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多伦多邓肯国际学校,以及邓肯国际学校,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往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的情况如下:
2、2016年,英国科学家大卫?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因在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而荣获该奖项。
3、2015年,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亚瑟?麦克唐纳共同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人因发现中微子振荡,证明中微子有质量而获得了这一奖项。
4、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日本科学家赤崎勇、日裔美国科学家中村修二(60岁)及日本科学家天野浩。他们开发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使节电的高亮度照明器材成为可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因此受到高度评价。
5、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
6、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比利时理论物理学者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两人因预测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奖。
7、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获得,两位物理学家因为在量子光学领域对光与物质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研究而获得表彰。
8、2011年10月4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波尔马特和他8岁的女儿诺阿在办公室里。
9、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
10、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被普遍认为会最终替代硅,从而引发电子工业的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11、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两位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奖,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因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而获此殊荣。
12、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分享。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
13、2006年,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获奖。
14、2005年,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和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而获奖。
15、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他们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16、2003年,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因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17、2002年,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作出了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
18、2001年,美国科学家埃里克?康奈尔、卡尔?维曼和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克特勒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根据玻色-爱因斯坦理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加拿大一直为自己没有像美国在西进运动中那样残忍的对待印第安人而骄傲,但同为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并没有它自己描绘的那么仁慈。在几代人的时间里,加拿大政府换了一种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的在系统性的灭亡了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
在欧洲人抵达美洲大陆之前的上万年里,印第安人原住民居住在加拿大的很多地区。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衍生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这种与众不同的文化形成了当地土著居民的身份认同和对于自己文化独特的归属感。相比之下,加拿大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在英国人开始在圣劳伦斯河流域殖民以后的两百年里,加拿大坚守甚至保卫自己的英国殖民地地位。
欧洲人到来之前北美印第安居民的不同土著语言的分布范围,现在这些语言基本上都消亡了。
在美国的独立战争期间,加拿大作为英军的大后方提供物资和兵员补给,大量美国的保皇党人移民到加拿大。在1812的英美战争里,加拿大人甚至在英军将领的率领在波士顿登陆,一把火烧了白宫。最终加拿大在1867年从英国独立,成为英王自治领地,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加拿大才从英国人手里拿到加拿大宪法的修订权。
在独立后,加拿大也就继承了英国和当地印第安土著居民签订的协议。加拿大政府控制了土著居民的土地,并且在没有和土著居民协商的情况下,在1876年颁布了印第安土著居民法案,限制了土著居民的自治,规定他们如何使用土地,并且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做出了限制。这部法律到现在依然有效。
在此期间,与生活在美国的土著居民一样,原住民拥有保留地。在这些保留地内,加拿大当局有计划的消灭土著居民的文化习俗。禁止当地居民庆祝传统节日,将某些文化习俗列为犯罪等,这些禁令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中叶。
这是加拿大当局有意识地试图消除土著居民的身份认同,并将这些民族融入加拿大文化的更大计划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希望土著居民作为具有独特地位的少数民族群体能够慢慢从历史里消失。1920年,加拿大印第安事务部副部长邓肯.坎贝尔.斯科特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将继续这种政策,直到每个印第安人都被吸纳在现代社会中,那时候将不会有印第安人这个民族,也就没有印第安事务部。”
当时的加拿大政府想要消灭印第安人的文化,使其融入西方社会出于很多动机。有些动机充满文化霸权主义,但当时他们认为是善良的本意。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土著居民才能在现代世界中生存。还有一些原因则是纯粹为了利益,当印第安文化不存在了,也就没有印第安民族了。那么,加拿大人就可以免于侵占印第安居民土地的指责。另外,原本保留给印第安人的土地也就可以重新分配给加拿大人了。
这个文化灭绝计划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印第安儿童寄宿学校。这些学校刚开始大部分由教会管理,后来由国家管理,从19世纪末延续到20世纪末,最后一所学校于1996年关闭。土著居民的儿童被迫与家人隔离,如同现在美国境内移民儿童与父母骨肉分离一样,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1901年的圣保罗印第安寄宿学校的师生们。
约有15万土著儿童被安排在全国的寄宿学校,在封闭和受歧视的环境里,有很多土著儿童受到极端的心理和生理虐待的案例。由于糟糕的食宿和卫生条件,约有6000名土著居民在学校丧失生命,死亡率高达4%。在个别学校,由于结核病的互相传染,死亡率达到了69%。就读过印第安儿童寄宿学校的印第安居民后来回忆说:“除了英语,你什么都不能说。你要去白人教堂,穿着白人的衣服,学白人的课本……”
1945年圣安妮印第安寄宿学校的印第安学生们正在上课。
所有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没有课程去直接讲授这些印第安儿童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但是这些印第安儿童从小就学习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他们长大了也是一个西方人,而非是印第安人了。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疏远儿童与他们的家庭身份,他们从小被强迫离开家庭,也再也没有办法重返自己的家庭了。
脱离了原生的印第安文化,这些印第安儿童离开学校后希望至少自己能够按照白人的方式生活,但是加拿大社会有形的和无形的歧视,政府设立的种族主义界限,都将他们挤在了社会的角落里。他们没有投票权,通常也很难合法继承到财产。他们也无法返回印第安家乡,西化的他们往往无法适应传统的印第安生活,这样,一个贫穷的被歧视的印第安城市居民阶层被创造了出来。
2015年,加拿大政府承认这是为“文化上的种族灭绝”,这些学校故意阻止“土著居民的文化价值观和身份认同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加拿大的印第安居民仍在忍受殖民主义的后果。比起白人,他们大部分人的住房过度拥挤,失业,拿着只有白人70%的薪水,青年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对司法不公更是司空见惯。2015年,尽管土著居民只占人口的5%,但他们组成了谋杀案受害者的四分之一。比起白人,女性土著居民的平均寿命要少6年,而男性土著居民则要少8年,只有69岁,这接近典型的失败国家海地的平均寿命。
加拿大各省还不顾土著居民反对,允许企业在土著居民的保留地开采自然资源。原住民的主权仍然有限。加拿大政府依然提防着土著居民,只允许土著居民开放其保留地中0.2%的土地和自然资源。
加拿大对原住民一直采取的都是文化上灭绝的策略,美国人用武力征服印第安人,加拿大人从文化上灭绝他们。